有解: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7步

奉湘宁
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融会贯通了10年来的问题解决研究所得与3万余个真实案例处理经验。重新定义了“问题”的概念,揭示了问题反复出现的真相。 本书以“KSME问题解决7步法”和30余个工具为明线,以解决问题所需的7个思维、7个理念、4种能力为暗线,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普遍规律与具体方法。 这套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适用于个人成长、工作管理、家庭建设等方方面面,能有效助力组织应对人才培养、沟通协调、高质量执行等挑战,陪伴个人应对职业压力、家庭关系、儿童教育等挑战,提升组织效
张健PFSA2

全书总结: 1.问题=|现状-目标| 2.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个思维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 3.五项准备:状态;环境;时间;初心(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原则(每个时刻都只聚焦于一步)。 4.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释放问题背后的价值。 5.用偏向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思维,去取代偏向消极、被动、僵化的思维。 6.留意好的情绪,并用“说出”和“写下”的语言去正向强化它们。 7.在价值罗盘中,只保留对自己最重要的3个价值维度。 8.按照“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个顺序关注问题。 9.不要因为逃避而做出选择;依据你看重的价值做出选择,那样才是无悔的。 10.系统是由要素和关系组成的集合。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11.解决问题最常见的误区:不关注人的感受和意愿,就是用问题打败了关系。 12.关系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人们很容易把观点当成事实。 14.告别负面标签,用“正向关注”与“欣赏式反馈”把正面标签贴牢。 15.用MECE法则拆分细化现状,再行量化。从自己能掌控的简单问题开始。 16.转折点:从问题思维转换到目标思维。 17.确认自己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 18.小目标是撬动今后所有改变的起点。 19.P=p-i:表现=潜能-干扰。解决问题就是排除干扰的过程。 20.KSME是解决方案的通道,涉及4方面:K知识、S技能、M动机、E环境。 21.谁对该问题负责,就用谁的方案。 22.解决关系问题所需的3项核心能力,它们分别是欣赏、信任、聆听。 23.谁想解决问题,谁先改变。一切变化因你而起——首先改变的人最有力量。 24.你能伤害的,往往是最在乎你的人。 25.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确定问题、梳理关系人、明确现状、明确目标、明确差距与代价、制定解决方案、拟定行动计划。

知足&知止

第一步(对应本书的第3章):确定问题。作为问题管理者,你通过问题清单梳理出了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通过价值罗盘和紧急重要模型的匹配找到了“问题之王”,也了解了两难问题的管理思路。 第二步(对应本书的第4章):梳理关系人。在人际生态图与关系人图的协助下,你成功组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项目团队,发现了“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同时,你还明确了自己的双重身份——重要关系人与问题管理者。 第三步(对应本书的第5章):明确现状。在描述问题时,你区分了观点和事实,撕掉了因高度概括而产生的负面标签,并将现状横向展开、进行量化,从自己的影响圈出发,让核心子问题浮出了水面。 第四步(对应本书第6章的前两节):明确目标。你成功找到了藏在“问题之王”背后的目标,并设定了符合SMART原则的有效目标,同时也了解了自己对实现目标的愿望强度。 第五步(对应本书第6章的最后一节):明确差距与代价。你计算出了现状和目标间的差距,量化了差距得不到弥补而产生的代价,为自己提供了达成目标的重要“推力”。 第六步(对应本书的第7章):制定解决方案。你掌握了P=p-i的绩效公式,开始从K(知识)、S(技能)、M(动机)、E(环境)4个方面为实现目标排除干扰,用头脑风暴和6顶思考帽工具,制定出了综合且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七步(对应本书的第8章):拟定行动计划。你根据解决方案,列出了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并对行动计划进行了PDCA过程管理,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笔记: 一、先定位自己 身份定位的误差,会令我们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朝错误的方向飞驰。 你是问题管理者,不是问题相关者。 问题管理者思考的是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参与解决的人有哪些? 他们的状态如何? 如何调动他们的意愿? 我们现在在哪里,有哪些困难? 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到达那里? 前进的过程中有哪些干扰? 如何确定最佳路线? …… 二、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释放问题背后的价值。 先用金色信念替代灰色信念,美好的信念无法与不好的感受在一起;同样,好的感受也不可能与不好的信念同时存在。 一般情况下,你需要找到以下角色。 问题所有者——需要冲锋陷阵的人。 谋士——有能力为问题管理者给予指导的人。 标杆——值得学习、借鉴的人。 支持者——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 相关者——需要参与配合行动的人。 三、找出“问题之王”,再利用MECE进行拆解分配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指把问题不重叠、不遗漏地拆分开。 不要让你不能做的事情,干扰你能做的事情。 四、解决问题的真正转机在于,不再和问题硬碰硬,而是绕到它的后方,让藏在问题背后的目标重现。 尝试列出你的“双目标清单”,为自己填写一份“要去做的清单”和“尽可能避免去做的清单”,明确自己要专注于哪个重要目标,要大胆地剪掉哪些“旁枝”。 一个有效的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符合现实(Attainable)、与“人生大目标”相关(Relevant),并且具有时限性(Time-bound)。 五、以微习惯,5%的改变原则拆分目标: 是把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目标分解成最小、最容易执行的单元,然后和时间做朋友,耐心等待变化出现。 第一,有仪式感地确认目标——我决定“听自己的”。 第二,把目标放到离眼睛不远的地方。 第三,每天花2分钟,“提前体验”目标实现时的喜悦。 也可以反问自己: 这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什么,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价值? 这个目标的实现对实现自己的“人生大目标”有怎样的贡献?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这个目标的实现能为团队/家庭或他人带来怎样的好处? 第四,回顾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 不是因为困难重重而心生畏惧,而是因为心生畏惧才困难重重。 每当你实现目标的信心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动摇时,请想一想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想一想过去实现的目标,想一想自己的能力、优势和资源。这些都证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毅力的人,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这些也都证明你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问题管理者,还是一个幸运的人,你一定可以达成心中所想! 第五,尽可能让过程变得美好。如果一个人持续在煎熬中追求目标,除非有磐石般的决心,否则任谁都会有所动摇。

A-大熊

这是一本“瑕瑜互现”的书,总的说来还算是“瑕不掩瑜”了,把人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为‘关键7步’,能满足大多数人们现在熟悉的‘快餐文化’式的需求…… 我还打算再把这本书细读几遍,看看作者的思路有哪些可取之处,再仔细琢磨一下书中的许多硬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读书时常常想起,在校园里选修课上指导“创意性写作”的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用缓慢的语调,语重心长地再三的告诫“Mint new coins--your own coins.”(“你要在语言上创新,用你自己的话”。)教授的话和中土古人说的读书写作要“开山采铜铸新钱”的话有几分暗合、相通之处的…… 现在充分理解“分析性阅读”和“创意性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它们背后起着共同指导作用的是“批判性、统摄性思维”。

亮剑

首先从作者名字入手我阅读《有解》两遍之后的感受,我想作者真是人如其名,是一个有大爱情怀的作家,作者之一奉湘宁,一个甘愿无私(奉)献,叩开心心(湘)印的都一个期待解决问题的人,得法之后,终能收获内心的那份宁静,正是有了这份自信的宁静,我们都能实现(宁)静而致远。优秀的书籍,每读一遍都会有常读常新。之前阅读过黄启团老师的《圈层突破》也是值得极力推荐的一本书。黄老师是从现象层面剖析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也给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总体感觉有点散,阅读之后意犹未尽,酣畅淋漓。奉湘宁老师的《有解》从现象层面剖析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属于解决问题的第一因,从本质上提炼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七步法:确定问题—梳理关系—分析现状—明确目标—找到差距与代价—行动计划(实际就是三步: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方法论只是方法论,只有你真正心领神会,通过实践验证,融入到你的大脑存储器里,才能成为你解决问题的武器和法宝。下面我仅仅从我阅读的视角谈谈我的收获:1.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一个人无法在对他人指责的过程中收获幸福的人生。作者的情绪管理工具包、棒呆了词汇卡,我阅读并写在本子上的时候,总有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底,让我感受到,情绪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自身调节和语言暗示。2.重要的事情通常不紧急,紧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人类视角的常态,大多数时候只看到眼前的牵绊,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的打算。要从“要事优先”原则转为“问题高手”,依据你看重的问题价值做出选择,忽略该忽略的,重视该重视的,不要因为逃避而做出选择。3.作为问题管理者,要时刻惊醒自己,解决问题不是搜索罪犯的过程,而是寻找盟友的过程。推动问题解决的不是个人权威,而是问题的关联人。解决问题的核心:对事又对人。关注事背后的人,关注人背后的需求,满足他人需求,你的问题自有答案。4.问题需要像拆玩具一样拆解,而答案就藏在你对问题的描述里。问题=目标—现状,看清现状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因此,要解决问题,需要在基于事实的层面去描述现状,而不是基于个人导向和观点去形容现状。我们解决问题艰难险阻的根本就是个人片面的理解和描述,已经让问题失真了,问题失真,所有的方法都是无效的。5.问题背后隐藏着目标,从问题思维回归到目标思维,让所有的决策都在目标回归线上。设定目标时,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实现目标,而是为何要设定这个目标。既要明确目标的好处,也要清楚目标的代价,因为困难重重才能心生敬畏。6.让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是制定精准的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识别干扰,排除干扰的过程。7.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梳理关系的过程。你无法改变他人,但是你可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8.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真心欣赏自己和他人、敢于托底的信任、全身心的投入聆听、改变自我。9.一生的成长法宝: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改变的原则:谁想解决问题,谁先改变。而不是谁有错谁先改变,首先改变的人最有力量。10.解决问题绝不仅是方法、技巧的运用,更是一场对心智的考验,它包含我们所秉持的思维、视角、、知识、阅历,以及我们所具备的信心、勇气和能力的综合考验。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不论作者提炼的方法论有多好,关键在于你的行动。只要有行动,无论多小,即使看起来微不足道,你也要去做,小小涟漪的积累,终究能激起波涛汹涌的浪花,你将永远是那个封口浪尖的人。这是一本大(有)可观的书,人生所有的迷惘都能在这里迎刃而(解)。祝愿每一个想成长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人生答案的药引子,因为答案一直在你身上。

泥匠天使👼

从个人的阅读兴趣来讲我喜欢成长类的书,尤其喜欢工具型的,作者会有一套闭合的逻辑思维体系,从理论到方法论再到案例说明,到底什么书是有益的?这个问题需要问自己,每个读者都是自己的宇宙,书籍和人的关系是纯粹的,只要你从作者的思维中看到自己的匮乏,作者就是你的老师了,从波澜壮阔的书海中享用一瓢饮,那也是人间至美琼浆玉液,不说了,小二上菜👇 解决“问题之王”时用到的方法被命名为“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它就像一张提纲挈领的网,能够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细化、量化,把我们平时习惯使用的描述性表达转变为精密性表达,并将关键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系统涌现出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第一步:确定问题。作为问题管理者,你通过问题清单梳理出了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通过价值罗盘和紧急重要模型的匹配找到了“问题之王”,也了解了两难问题的管理思路。 🥘第二步:梳理关系人。在人际生态图与关系人图的协助下,你成功组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项目团队,发现了“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同时,你还明确了自己的双重身份——重要关系人与问题管理者。 🥘第三步:明确现状。在描述问题时,你区分了观点和事实,撕掉了因高度概括而产生的负面标签,并将现状横向展开、进行量化,从自己的影响圈出发,让核心子问题浮出了水面。 🥘第四步:明确目标。你成功找到了藏在“问题之王”背后的目标,并设定了符合SMART原则的有效目标,同时也了解了自己对实现目标的愿望强度。 🥘第五步:明确差距与代价。你计算出了现状和目标间的差距,量化了差距得不到弥补而产生的代价,为自己提供了达成目标的重要“推力”。 🥘第六步:制定解决方案。你掌握了P=p-i的绩效公式,开始从K(知识)、S(技能)、M(动机)、E(环境)4个方面为实现目标排除干扰,用头脑风暴和6顶思考帽工具,制定出了综合且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七步:拟定行动计划。你根据解决方案,列出了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并对行动计划进行了PDCA过程管理,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解决问题绝不仅是方法、技巧的运用——更是一场对心智的考验——包括对我们所秉持的思维、视角,我们所具备的勇气、信心和能力的综合考验。 因此除了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外,我们也将解决问题所需的7个思维转换、7个核心理念、4种核心能力融入了本书的内容中,旨在帮助你掌握“逻辑之外的力量”。 7个思维转换分别如下所示。 1.从紧急到重要 问题管理者需要遵循“要事优先”的原则,不被紧急问题牵制,转而关注重要问题——特别是重要不紧急问题,同时对不重要的问题尽量放手,有所为有所不为。 2.从要素到关系 从高度关注个人的表现,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系统中人与人互为环境,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推动问题解决的往往不是权威,而是良好的关系,因此“敬畏关系”是问题管理者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详细内容见第4章。 3.从观点到事实 不是基于观点形容问题,而是基于事实分析问题。观点往往是高度概括而来的,因人而异,因此许多冲突和争执都发生在观点层面;当回归事实时,人们更能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进入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详细内容见第5章。 4.从问题到目标 从问题思维到目标思维这一转换是解决问题的转机所在。问题思维关注的是过去和“不想要的”,看似在解决问题,实则在讨论问题,还容易产生指责、抱怨、内疚、悔恨等新问题;目标思维关注的是未来和“想要的”,只有把问题思维转换为目标思维,我们才能真正将问题变成机会。详细内容见第6章。 5.从原因到方案 从追究原因到聚焦方案,让解决问题变得愉快且高效。追究原因容易使关系人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担心承担责任,不经意间就把目标从“解决问题”变成了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错”。 但在聚焦方案时,人们会在安全的氛围中聚焦目标,更容易排除干扰、达成共识。不用担心,当直奔目标时,所有的原因都以“干扰”的形式重新出现了,只是不再针对个人。详细内容见第7章。 6.从对立到共识 受个人角色、经历、视角、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性。如果我们能在同一时刻从同一角度思考,并依次站在每一个角度,一起碰撞出“我们的方案”——它很可能是超出每个人想象的、一个非集体智慧所不能达的、真正有价值的方案。详细内容见第7章。 7.从裁判到伙伴 在棘手的问题面前,不做“裁判”去评判对错,轻易给评价、急于下结论,而是成为彼此的“伙伴”,温柔且耐心地陪伴自己/他人解决问题。 最后一句话: 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人才, 但这种人往往非常稀缺。 每一个组织和个人, 都需要卓越的问题管理者。 你,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上菜完毕!!!请大家用餐🍴🥘!!!

绿野小呆

根据我三十多年的经历来看,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问题打倒。很多时候,我们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努力解决就行。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 💠实际上,没有一个问题是毫无价值的,每个问题的背后都对应着我们的目标,我们的需求,我们改善现状的愿望,这些都代表着我们对更好生活的憧憬,都是机会。 💠身份定位的误差,会令我们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朝错误的方向飞驰。我们不能受自己原有身份的限制,而要始终坚守问题管理者身份,从第三视角看待问题、善待问题,就像解决别人的问题一样。 💠“问题”不等于“错误”,但一个人做的事情越多,产生问题的机会就越多。“有问题”的反义词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什么都不做”。 💠只有把情绪问题和实际问题分开管理——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释放问题背后的价值。 没搞清这些,我们永远拿着错误的钥匙在解锁。 关于怎么解决问题,作者提出了关键7步: 1⃣确定问题 把所有问题摊在桌面上,分清重要性和紧急性,找到影响全局的“问题之王”。 2⃣找到关系人 解决问题不是搜索“罪犯”的过程,而是寻找盟友的征程。再有能力也不能单打独斗,准确地锁定解决问题的相关人员。 3⃣分析现状 💠分清楚观点和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不能准确概括,就先不要概括了。 💠不再去抵抗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而是盯着我们“想要”的东西。 💠运用细化与量化的方法,把问题展开。 💠从自己能掌控的问题开始,从简单易行的问题开始,从容易见到成效的问题开始。 4⃣明确目标 💠不要把达成目标的路径当成目标本身,误认为“只有这一条路通往目的地”,要聚焦于对自己真正重要的目标。 💠自问:我们的目标具体吗?可量化吗?可达成吗?与“人生大目标”相关吗?有时限性吗? 5⃣明确差距 解决问题就是消除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评估目标与现状之差:明确自己为何而战。 6⃣制定方案 💠从知识、技能、动机、环境等方面排除干扰。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没有哪个方案是完美的,永远会有更好的方案。最终谁的问题谁做主! 7⃣行动计划 💠作为问题管理者,改变自己,而不是坐等他人改变,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方法。 💠在拟定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不必负重前行,不必强求自己或他人一开始就采取大变革。一个接一个的小行动足以扭转乾坤。 💠有效行动计划要明确:要落实的是什么行动?为什么要落实这个行动?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来落实?计划用多少资源来落实?需要什么时候落实?需要在哪里落实?由谁负责落实?

不羡鸳鸯不羡仙

人生无解,来杯美式。 人生有解,来读一读《有解: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7步》。 1.明确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即“差距”(Δ,Delta)。问题=|现状-目标|,当Δ=0时,那么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2.身份的转变:在面对问题时,别把自己当作是问题的受害者,也别把自己当作是问题的制造者,你——一位卓越的问题管理者。 3.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善待情绪,应将消极、被动、僵化的思维“灰色信念”转换成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思维“金色信念”。3个工具:情绪管理工具包、棒呆了词汇卡、棒呆了日记。 4.KSME问题解决7步法:①确定问题②梳理关系人③明确现状④明确目标⑤明确差距与代价⑥制订解决方案⑦拟定行动计划。 5.7个思维转换:①从紧急到重要②从要素到关系③从观点到事实④从问题到目标⑤从原因到方案⑥从对立到共识⑦从裁判到伙伴 6.坚守7个理念:①人人皆有所长②人人都渴望成长③人人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④不做裁判做伙伴⑤问题就是机会⑥方向永远优于速度⑦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7.4种能力:欣赏、信任、聆听、改变。 8.“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纠正过去的错误,而是校正未来的道路。” 比较系统的介绍问题解决的思路,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跟着书里进行一步步梳理自己的当前问题会更好。可以作为工具书来进行日常翻阅。

唯物辩证法

这本书的七步解决问题法: 第一步明确问题 第二步,找到关系人 第三步,找到重要的关系人 第四步,明确目标 第五步,制定解决方案 第六步拟定计划 第七步执行,pdca循环。 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每个人的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因此要聚焦精力,抓主要矛盾,并集中优势兵力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要得到什么就得舍弃什么,不能都能拿到,也就是说肯定一件事物就相当于否定另一件事物。 pdca法则,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解决问题,有时候一次循环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多次循环,在解决问题时,要审时度势,及时止损,不然后面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及时止损是明智之举,不要担心前面的沉没成本,如果舍弃不下前面的沉没成本后面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人才是什么呢?人才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问题是什么?问题=现状-目标,也就是说要想解决问题,第一步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接受现实,了解现状,不然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另外解决问题要冷静,冷静才能出智慧,不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错误的,也不能够解决问题。

Carlsen

问题=|现状-目标| Problem=|Current situation-Target| 反复出现在你脑海里的语言,力量非常强大。因为在你脑海里不断重复的语言,就是你的信念。而信念绝不仅是一个人所掌控的想法——信念是能掌控人的想法。 推动问题解决的往往不是权威,而是关系。 敬畏关系,无论对方是你的员工、你的孩子、你的爱人,还是陌生人。然而关系问题在很多企业、家庭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棘手的实际问题面前,关系很容易被忽略。 马斯洛需求层次 孩子的需求:陪伴、鼓励、学习、玩具、赞美、朋友、兴趣、安慰、呵护、自由、尊重。 领导的需求:执行、关心、忠诚、欣赏、尊重、业绩、支持、信任、理解、补位、认同。 员工的需求:认可、尊重、支持、理解、包容、指导、激励、职业安全感、发展空间、信任。 爱人的需求:爱、包容、理解、分担、赞美、陪伴、支持、关心、忠诚、顾家、呵护、尊重。 通过讨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尽管角色差异巨大,但人的需求却如此相似。原来大家对物质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更多的需求集中在精神层面。 你是不是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伤害关系的往往不是物质,而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 一个公式,令你的付出卓有成效 过去10年的KSME问题解决实践,离不开以下这个重要的绩效公式。 P=p-i Performance(表现)=potential(潜能)-interference(干扰) 请你在这个公式上停留一会儿,看看有怎样的发现。你是否察觉到了公式背后的逻辑? 我们常说的绩效高/低、关系好/差、脾气好/坏、成绩提高/下滑、睡眠良好/很差,都是一种“表现”。 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比尔·奥布莱恩(Bill O’Brien) 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潜能被无限释放。如果目标还没实现,只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干扰。解决问题就是排除干扰的过程,这就是KSME发挥作用的底层逻辑。 KSME其实是解决方案的通道,也就是排除干扰涉及的4个方面。 根据托马斯·F.吉尔伯特(Thomas F.Gilbert)的绩效改进理论和我本人的绩效老师奈杰尔·哈里森(Nigel Harrison)的绩效咨询理论,我们将排除干扰、找到方案涉及的4个方面归纳为K(Knowledge,知识)、S(Skill,技能)、M(Motivation,动机)、E(Environment,环境),即表现P=f(K,S,M,E)。 情感账户 改变一个人很难,你无法控制Ta是否存/取款,但如果你想让这段关系变得更美好,你总是可以做些什么来主动存款、避免取款。 也就是说,你无法改变一个人,但可以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良好的关系来影响对方。 随着情感账户存款的增多,你将获得更多来自Ta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种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当账户中的金额足够庞大,这段健康的关系就能够经历风雨,更加长远。 有效行动计划需要包含以下方面,即“5W2H”。 What:我们要落实的是什么行动? Why:我们为什么要落实这个行动? How: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来落实? How much:我们计划用多少资源来落实? When:我们需要什么时候落实? Where:我们需要在哪里落实? Who:这项行动由谁负责落实? 同时,有效行动计划还要符合我们在设定目标时用到的SMART原则(见第6章)。 具体(Specific) 可量化(Measurable) 符合现实(Attainable) 与“人生大目标”相关(Relevant) 有时限性(Time-bound) 落实行动计划的关键在于弄清“谁”去执行,也就是弄清“责任人”。一个重要原则是,责任人一定是在现场参与讨论的人,并且是承诺要对这个行动负责的人。 每项行动都不能强加于人,一定是自己确定的或者自愿“领取”的,一定是“我要做的”,而不是“要我做的”。 PDCA循环:让行动计划更具弹性、更有保障 在对行动计划进行管理时,一个实用的工具——PDCA循环将助你一臂之力。PDCA循环是沃尔特·休哈特(Walter Shewhart)首先提出的质量管理工具,共分为4个阶段——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

Derek Feng

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融会贯通了10年来的问题解决研究所得与3万余个真实案例处理经验。重新定义了“问题”的概念,揭示了问题反复出现的真相。 本书以“KSME问题解决7步法”和30余个工具为明线,以解决问题所需的7个思维、7个理念、4种能力为暗线,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普遍规律与具体方法。 这套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适用于个人成长、工作管理、家庭建设等方方面面,能有效助力组织应对人才培养、沟通协调、高质量执行等挑战,陪伴个人应对职业压力、家庭关系、儿童教育等挑战,提升组织效率与个人福祉。

夏叶小虫

触动我的是: 1.解决问题需要做好“情绪、精力、时间、地点和人际关系”的准备; 2.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是否属问题、是怎么样的问题; 3.解决问题要从“问题王”入手,讲究方式方法、有序推进、讲求绩效、立足长远; 4.排除干扰p=f(s,k,m,e)中ME因素尤其重要。

凌源

作为一个自5月来,读过3遍的读者,看到一些恶意评价,有必要过来叨叨两句——强烈推荐那些真正想解决问题的有心人,读一读《有解》的纸质版(看电子版真的很浮躁,得到听书团队做的拆书音频也很值得一听),你就会感受到字里行间两个作者的真挚用心和绝佳智慧。 分享一个亲身体验: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能用“常读常新”这个词来形容。举个例子,每次遇到了新问题,翻开《有解》,都会很快打开新的境地,好像从来没读过一样,尤其是第1.2.3.7.8章,被我画满了线……看过作者在刘润直播的分享:“《有解》不是写给问题受害者或制造者的,而是为真正想解决问题的问题管理者而准备的”。

Legend

奉湘宁老师的《有解: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7步》一本关于如何高效解决问题,给出了可视化的实操路径。 1、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作者将其概括为:KSME法,即:知识、技能、动机、环境。 2、解决问题的关键7步,分别是: 1)明确问题: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找到核心问题所在,且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原则。 2)确认关系图谱:捋清问题中所有干系人,根据亲疏划分关系层次,建立并维护好这些关系 3)确立目标:目标SMART原则 (具体化、可衡量、符合实际、与大目标方向相同、时间限制) 4)分析现状:利用分解法,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区分事实与评价。 5)明确差距: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从小目标做起,从自身改变做起。 6)找到最优解:头脑风暴+6顶思考帽法。问题干系人集体参与解决方案的探索,每个方案再逐一评估优劣,确定最优方案。若是方案相持不下,最终依“谁的问题,谁来拍板”原则。 7)制定计划:从KSME四个角度:知识、技能、动机、环境,制定目标计划计划。遵循PDCA原则,实现目标。 3、文中最有感触的几个精髓: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2)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养成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欣赏、赞美、倾听、信任,就能收获让人愉悦的关系网。 3)问题从来不是麻烦,而是提升自我的进阶石。 4)永远相信:没事,总会有办法的。 5)当你对周围的环境和关系感到不满意时,首先改变自己,多说、多做积极的话和事,就能间接影响周围的人,转变人际关系。 6)解决问题的高手会关注所有问题干系人的情绪和感受,让每个人舒服。 7)养成“转念”的思维惯性,是抵御负面情绪的最好良方。 8)成功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快乐一定会更容易成功。所以要让自己具备“快乐”的能力。 9)允许别人做自己,而不是一味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别人。 10)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不要随意建议。 11)加持你的积极情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用“太……”的口头禅,比如:太好了、太棒了、太幸福了等。 12)多表达事实和感受,少用概括性的负面评价和标签。 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单适用于职场、家庭,还能适用在学校、机构等方方面面。本书值得推荐。

刘佳

happy暑假充电🔋——阅读《有解》(一) 👂第一次听说“问题管理者”、“情绪ABC”……是在本学期期末梁校的培训讲座中,通过梁校的介绍方知这些都出自一本叫《有解》的书📖,这本书也成为了梁校推荐我们假期阅读书目之一,这种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型书籍我是真的颇有兴趣😆,假期阅读《有解》就这样被提上了日程😉 拆开快递📦打开《有解》,我更是被这本书的中国红所吸引,便迫不及待阅读起来,两天阅读了前四章,从理解问题到底是什么开始…… 1⃣️问题=现状-目标 是啊🤔当理想(目标)与现实(现状)产生差距时,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那么每个问题背后也就藏着一个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跳到方案。 2⃣️我是问题管理者,而不是问题的受害者或制造者 我要看到问题带来的机会、问题背后的目标、寻找谁是解决问题的盟友、关注自己还能拥有什么、可能获得什么。 3⃣️解决问题前的准备 状态+环境(where)+时间(when)+解决问题的初心(why)+坚守原则(how) 4⃣️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 工具🧰:情绪ABC、新年转换表、情绪管理工具卡、棒呆了词汇卡+棒呆了日记。 5⃣️选出“问题之王” 个人捕捉到的关键词:为过度思考按下暂停键、整理问题清单、空间和时间上的远一点法则、四象限(紧急不重要➡️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连线筛选法找“问题大王”、给问题做减法。 读完前三章的感受是《有解》这本书真的是一本手把手教学的工具书啊!希望学有所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够运用起来👌第四章粗读一遍理解得不深刻,计划再读一次,期待自己的下一次分享🥰

立冬

2023年读完的第68本书,《有解》是把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汇总。SKME解决问题的七步:确定问题、梳理关系人、明确现状、明确目标、确定差距与代价、制定解决方案、拟订行动计划。7个思维转换:从紧急到重要、从要素到关系、从观点到事实、从问题到目标、从原因到方案、从对立到共识、从裁判到伙伴。SMART原则、5W2H、PDCA循环。

暂时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