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王的指环

康拉德·洛伦茨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洛伦茨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
文静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 劳伦兹说:“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劳伦兹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各种动物的亲密接触和经历,带读者进入丰富多姿的动物王国中,让我们观察动物的行为模式、情感表达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我们与这些生灵的关系。他笔下的动物有灰雁、渡鸦斗鱼、水鼩、寒鸦……不仅细致介绍了动物们的习性和行为,还能让读者认识到动物们的各自性格、生存策略、爱情婚姻和群体智慧。 一个人可以在鱼缸前坐上几个小时,盯着它,就像在盯着熊熊的火焰或是激荡的流水。在这种全然虚无的状态中,一个人会快乐得把各种思考丢到脑后。但就在这悠然自得的时光中,人们也能悟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最本质的真理。 我预想阅读时会收获一位享誉全球的动物行为学家用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出动物的行为奥秘和“拥有所罗门王指环”探悉到动物们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但意外收获了关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切实懂得去理解动物思维和行为与我们人类思维和行为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别,而不是一如既往地臆测动物具有人类的特征,一相情愿地把人类的特征投射给了他们。如同小时候看动画片《狮子王》,是把人类社会的价值观投射到动物世界里,后来看到纪录片《塞伦盖蒂》,才真正关注起所有动物的生活日常和情感时刻。在作者字里行间,渐渐了解到其实每种动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生存智慧,事实来自观察而非想象。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能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人类总是忘记自己也是动物这个事实,尽管我们在智力和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情感和道德层面,我们与动物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人类得到了文化和文明,代价是隔断了与自然的联系,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实现意志的自由。可是,我们总是渴望回到失去的天堂,其实就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希望恢复这种关系。因此,我需要的狗,不是什么时髦的幻想,而是想得到一个生灵,它不是科学的产物,也不是人工繁育的新花样,而是一个自然的生灵,一颗未经扭曲的灵魂。 这一段话解了我很多年来的一个惑——人类对动物的需求。其实,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我们在探索动物世界的旅程中,更加了解人类自身。 我们往往以为,雌性动物会喜欢男人,而雄性动物会喜欢女人。其实这种“异性相吸”的法则并不存在。在鸟类中,甚至鹦鹉,情况往往相反。还有一只成年的雄性寒鸦也曾爱上我,对待我的方式就像是对待雌性寒鸦那样... 这里不得不“哈哈哈”,书里像这样的案例片段还有很多。书籍一点也不幼稚,枯燥,刻板或者啰嗦,洛伦兹出生于维也纳的黄金时代的20世纪初,本人是个妙笔生花的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创立者,而且本书的插图也是由劳伦兹本人所绘,真是个才华横溢的诺奖获得者。 🐱对了,我在书房敲键盘时候,我家猫都会陪着。如果我写了十多分钟她还不过来,我只需把房门关上,她立马要挠门想进来,喵星人的好奇心~~如果十点还没睡,它就会不耐烦的卧在对面书架最上层对我鞭策:“怎么这么磨叽,天天啥水平,这么慢,不困吗?”

沸腾的北岸

误读【2024 09】 童话般的科普书,专注于动物行为,于谦老爷子养动物为了疯玩,洛伦茨养动物为了将动物人格化。前者获得了乐子,后者获得了快乐,乐子转瞬即逝,快乐历久弥新。 很抱歉,我最熟悉的动物是牛,西冷,上脑,胸口,菲力……餐桌上我和它如此亲近。排名次席的是被拍扁的蚊子,曾一度自责,亲手杀掉的唯一动物(碰到苍蝇总是会试图赶走),我太缺乏和动物的互动,更没什么机会安静观察。大学期间养过狗,文化人养狗都是英文名字,菲利克斯、拉斐尔、达达利亚之类的,我反其道而行之,就叫翠花,东北小串儿狗,名字贱好养活,它极温顺,嘴馋但是有规矩,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它会过来蹭蹭腿,用关切目光盯着我,后来认识的人越多,越感觉狗最能处,可我从来没有好好盯着看过它,很少有人会珍惜俯拾皆是的小幸福。 书名的寓意来自一部分人对《圣经》的误读,作者认为,本是所罗门王在研习生物学,而人们浪漫的认为,他可以靠着神奇的指环,和飞禽走兽灵魂相通无障碍交流,在传说中王可以掌控万物,并和谐相处。 栽入了陌生的世界,惶恐又兴奋:狼性犬和豺性犬与人的关系有着巨大区别,寒鸦会像人类在亲热时叫床,刺鱼可以依托主场优势战胜远比它强壮的对手,慈鲷是唯一维持婚姻终身制的鱼类,人人讨厌的乌鸦可能比讨厌它的人聪明…… 曾认识一个不相关的网友,受家庭影响,几岁就开始养鸽,长大后养了更多的动物,他真心喜欢它们,但他对最亲近的人无比冷漠,借来的钱挥金如土打水漂,对妻子不忠彻夜不归,对孩子不管不顾,可能是活反了,可能是自觉“人间”的不值得,可能他更适合动物界的返璞归真(非骂人)。 那么对他的单纯和善良,是否也是种误读呢?

Th

据说,所罗门有一枚魔戒,带上它之后可以听懂动物的语言,在这方面,东西方倒有相似之处,猎人海力布曾有一枚龙王送给他的宝石。而作者根本不需要魔戒,因为他能听懂动物的“语言”。他痴迷于研究,在书中可以看到:灰雁的幼雏会将作者当作自己的母亲;寒鸦们将他当作领导人和伙伴。 作者说他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想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每一个人,对动物朋友身上的无限美妙略有所知。我想他做到了。这本书生动有趣,形象丰富,又具有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书中作者介绍了许许多多有趣又可爱的小生命,有认真负责的珠宝鱼、有激情如火的斗鱼、有贪婪狡猾的龙虱幼虫、有擅长伏击的大蜻蜓幼虫、还有从不舍弃自己家乡的寒鸦。 作者还让动物们在家里自由的生活,为了解放天性也为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他对动物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把它们当成自家人一样,不仅和它们生活得很融洽,而且还可以了解动物的内心,仿佛能和它们对话一样,就像所罗门王。 这本书并不是那种动物的知识百科。不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把一些动物与人作比较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人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动物。比如婚姻,人们往往看轻动物之间的婚姻和爱情,觉得那不过是一种原始的冲动。但在很多鸟类和高等哺乳动物中,爱情和婚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鸟会长期维持婚姻状态,一些鸟在出生后两个半月的时候就会订婚,但要再过9个月才会性成熟并进行第一次交配。野雁和寒鸦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春天订婚,但是要再过12个月才会性成熟,因此正常的订婚期刚好是一年。求爱时雄寒鸦会用滚烫的眼神直直地看着雌鸟的眼睛,而雌鸟会把眼睛转到其他方向,就是不去看热情的追求者~但它会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快速瞄一眼雄鸟。如果雌鸟真的不感兴趣,就会马上飞走。最后面对容光焕发、骄傲地走过来的情郎,雌鸟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它在雄鸟面前蹲下,翅膀和尾巴都开始颤抖。缔结婚约后,这对寒鸦形成了真心实意的共同防御同盟,一方会非常忠诚地支持另一方。两者不离不弃,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一米,就这样度过一生。雄鸟找到的所有美食都会喂给新娘,而新嫁娘会摆出乞求的姿势,并发出幼雏一样的叫声~这和人很相似,人类之间表达爱意的方式也带有孩子气的。不管是非常忠诚地支持另一方,还是不离不弃,甚至一年的订婚期,很多人类都没办法做到的。 希望书友有空看看这本书。好书推荐!

桃枝乱🍑

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 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 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 这是古龙先生在其作品《陆小凤传奇》中,借花满楼之口为我们描述的一个美妙世界。在奥地利动物学家奥拉德·洛伦茨的科普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这位博学的先生同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我们整日视而不见的美妙世界。 在鱼缸里放置鱼苗、水草和微生物,用一个鱼缸完美地模拟出池塘的生物群落; 观察龙虱和大蜻蜓幼虫捕食猎物时的凶残和狡黠; 欣赏两条斗鱼战斗时劲情四射的战舞; 观看金丝熊憨态可掬的摔跤比赛。 这一桩桩,一件件动物的趣事在洛伦茨先生的生花妙笔之下娓娓道来,我们不仅为洛伦茨先生的耐心和慈爱所感动,更惊叹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睿智的头脑,在我们看来平凡无奇枯燥乏味的动物世界,在他眼中竟然处处都有惊喜。怪不得作者说到: 一个人,只要他目睹了自然界固有的美丽,就再也无法离开。他要么成为诗人,要么成为博物学家,如果他视力不错,观察能力足够敏锐,他可能同时成为诗人和博物学家。 当然,本书也不单单只是描绘了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动物世界。 作者利用自身的研究结论以及特殊的人生经历,将动物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他透过动物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动物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知的准则。 纵观全书,有一句话在我心里久久萦绕,即便已读完书多日,也时时回味—— 我们常说的“人性弱点”,几乎都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这些缺点是我们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共同点。相信我,我并不是错误地把人类的特点赋予了动物。相反,我是在向你证明,时至今日,人身上仍然存留着大量动物的遗传特性。 通过这个观点,再来重新回味所有的动物特性,反观人类行为,不得不说确实有大量的相似点: ❶ 爱情是一种古老的本能力量,即便在哺乳动物中间,“大爱”往往也是突然降临,也就一两天时间,而且和人类一样,往往是一见钟情。在野雁和寒鸦的生活中,初次见面就萌生爱意并签订婚约的例子数不胜数。 ❷寒鸦夫妻之间爱的私语主要就是幼雏般的声音,成年寒鸦只有在亲密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声音。人类之间,表达爱意的种种方式显然也带有孩子气。 ❸刺鱼战斗的意愿与其距自己窝的距离成正比。两条争斗地盘的刺鱼会在几场追逐战后在某一点达到平衡。两条鱼的战斗能力在某一条线上势均力敌,这就构成了它们领土的边界线。而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侵犯、撤退中,构成国家的领土边界。 …… 种种关于社会的、人性的思考,离不开作者的经历。 本书作者洛伦兹被征召进入NC德国国防军,担任军医。后被派往苏联战场,不久就被苏军俘虏。洛伦兹作为战俘滞留苏联四年,后被遣返奥地利。 所以在本书的结尾,作者通过狼、兔子、乌鸦等动物的例子。向我们发出灵魂的拷问: 如果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那么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而人类创造了身体以外的武器,毫无节制地使用,我们是否也该拥有充分的禁忌?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因为自己的发明而毁灭?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人生。透过植物可观万千世界,透过动物也可察社会百态。 动物世界就是一个微缩简化的人类世界。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征服的历史。 世界的词语是森林。

頑石齋主

據說所羅門王能和一些動物交談,但要一個指環,作者也可以和一些動物溝通交流,但並不需要魔戒。書中作者描述了一些他與動物的趣事,並介紹了一些動物的行為和屬性……甚為精彩有趣。看了才知道,狗狗還有“狼性”和“豺性”狗🐶之分……等等,好多有趣的故事……等你也看看? 人類本身確實保留了不少“動物性”,且有時還不如動物……

💙静心悟禅💟📵⛔️

原来大自然有这样的一面,不仅仅是鸟叫蝉鸣莺歌燕舞,而孕育着最最隐秘复杂但又美好异常的光芒!真好啊!快去大自然吧! 感谢遇见! 感受到大自然以及动物身上的力量: “不用超自然力量的协助,我们就可以从动物伙伴身上获得最美的故事,那就是真实的故事。因为关于自然的事实永远比诗歌,哪怕是伟大诗人的作品中的自然都更美丽。动物是唯一真实存在的魔术师。”

Takuya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动物行为学著作,由奥地利动物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洛伦茨所著。 这本书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拥有所罗门王指环的人可以与动物无障碍交流。洛伦茨借此寓意,表达了他对动物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传达了他与动物之间建立起的特殊联系。 书中的章节内容丰富多彩,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动物行为背后的奥秘。 第一章“动物的麻烦”中,洛伦茨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述了饲养动物时遇到的各种麻烦,如宠物鼠的逃逸、凤头鹦鹉的聒噪等,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与动物相处的乐趣与挑战。 第二章“快乐从鱼缸开始”则转向了水族箱的世界。洛伦茨通过描绘水族箱中的生物,展现了一个微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他强调了观察动物行为时,需要有一种全然虚无的状态,以便更好地领悟自然界的奥秘。这种观察方式不仅让读者在悠然自得的时光中感受到快乐,还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鱼缸中的暴行”揭示了看似平静的鱼缸中隐藏的残酷现实。龙虱幼虫和大蜻蜓幼虫等水生生物之间的斗争,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洛伦茨通过对这些生物的描述,警示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谚语和固有观念,要勇于探索真相。 第四章“可怜的鱼”则聚焦于鱼类的求爱行为。雄性刺鱼和斗鱼为了争夺配偶而展开的激烈战斗,以及珠宝鱼爸爸每晚护送走散的宝宝回家的温馨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奇妙。洛伦茨通过对这些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动物本能行为的尊重和理解。 第五章“嘲笑动物的错误”中,洛伦茨指出嘲笑动物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他认为动物身上超出寻常的形态也是大自然所赐,人们应当对此产生敬畏之情。这一观点体现了洛伦茨对动物平等地位的认同和尊重。 第六章至第十二章,洛伦茨继续深入探讨了动物行为的各种方面,包括动物的懒惰、如何选购和饲养动物、社会性动物的情感表达等。他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对动物世界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见的动物行为学著作。洛伦茨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和严谨科学的态度,揭示了动物行为背后的奥秘和真相。他通过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动物的世界,也让我们反思人类与动物的关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会用更加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动物,同时也能够从动物的行为中获得对人类自身的一些启示。 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抖音豆包协助生成😄

不系之舟

我觉得这本书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早早被淘汰掉而不是在自然科普类榜单里畅销不衰。 过时的科普、频繁的厌女、人类中心主义的自负在貌似活泼有趣的行文里执着散溢着腐朽的恶臭气息,标榜爱动物的人说猫狗乌龟仓鼠这类宠物养着无趣/除非有研究的必要否则轻易不要豢养特别难养的动物,转眼就以宠物(看不出以研究为主要目的)模式来豢养野生动物以满足他亲近大自然的“高尚”趣味甚至直接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本不必要的死亡(为什么知道苍雁听到人声就会自残还要坚持豢养?),热衷于为动物的繁衍交配加上人类婚姻制度的解说旁白,很多结论下得相当草率(作者认为猛禽并没有多热爱自由,只因为他认为猛禽很蠢并且他养了一只被驯养过的“蠢”御雕)。心疼自己浪费的这两个半小时。

心灵之约

动物朋友 人是高等动物,高等动物也是动物。《所罗门王的指环》​讲的是作者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作者是知名的博物学家,他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的观察和研究。 我想这跟兴趣有关。作者如果不是对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耐心去观察和研究动物。 对普通大众来说,养一些小动物主要是享受这些小动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被人们养得最多的无疑是狗和猫。 我养了一只狗,名叫灰太狼。我已经养它14年了,养它之前它大概2岁。听说狗的一岁相当于人的7岁,这么说,太狼100多岁了,老了。 太狼眼睛老花,走路经常撞墙或者灌木丛。走路缓慢,我也不逼它快走。谁没有老的时候呢?再说,太狼年轻时候可是有功的,那时候跑步,它的领路人。 现在太狼有些挑食,放狗粮,不吃。等肉,实在等不着才吃两口狗粮。要是在狗粮上添些肉,它会把肉连同狗粮吃精光。它年轻的时候这么干的话我会揍它。 现在它老了,随它吧。 大概是上个月吧,家里来了只鹦鹉,听娃说​是她妈妈在小区里捡来的。呵呵,作为一只鸟能被人捡到,它能不是笨鸟么? 鹦鹉全身绿色,我太太给它取名为:绿衣。绿衣开始跟我不熟。早晨,我把大阳台与客厅之间的白纱放下,大阳台成了独立空间,我把绿衣从笼子里放出来——美名其曰放风。 我的书桌在大阳台,绿衣放风,我送娃上学,等我回家备课时,书桌一片狼藉。“放风时间结束,来,绿衣,进笼子。”​我拿网兜把它网进笼子里。 一段时间以后,绿衣对我放松警惕,抓它进笼子不再需要网兜。“来,绿衣,放风时间结束,进笼子。”​我把手一伸,它会乖乖地飞到我的手上,我把它送进笼子。 绿衣显然成年了,成年的鸟还能养得熟,对我来说是惊喜。我是想把绿衣放走,只是担心它走后难以成活。它这么笨,还能不很快被抓或者被吃。 绿衣现在也是家庭成员了。多给它放风,它在我们家还算自在,我以为。它在我的书桌撒野就撒吧,我整理一下也快。我备课的时候它在笼子里自娱自乐,我们各得其所。​家里养些小动物给家庭带来生机。小动物通人性,你对它是爱是恨它是知道的。 《所罗门王的指环》​的作者对鱼深有研究,我们家先后养了两只斗鱼,都困死在水草里。我们家的鱼缸空空,水草太密不行,留几株就够。等我整理完鱼缸,我还养斗鱼。 字真于鹭岛 2023.10.11​

被谋杀的莫扎特

这本书是欧丽娟老师的荐书,真的好多次笑出猪叫hhhhh 发现哇!原来大自然有这样的一面,不仅仅是鸟叫蝉鸣莺歌燕舞,而孕育着最最隐秘复杂但又美好异常的光芒!真好啊!快去大自然吧! 感谢遇见! 感受到大自然以及动物身上的力量: “不用超自然力量的协助,我们就可以从动物伙伴身上获得最美的故事,那就是真实的故事。因为关于自然的事实永远比诗歌,哪怕是伟大诗人的作品中的自然都更美丽。动物是唯一真实存在的魔术师。” 学到了一种学习的态度: “不论是物理学与化学的世界,还是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世界,抑或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世界,只有我们了解到世界的真相,并直面真相,才能认清自己在世界中的真实地位。只有当我们发现并理解了自然界的真相,我们才能肩负起一项貌似自相矛盾却又必不可少的任务:我们要重新与自然界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维持我们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状态。” 发现一种让自己安于懒惰的理由: “我头脑中还能意识到我应该起来,给我的朋友帮忙,把小野鸭和丑小鸭引走。但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理由和客西马尼(Gethsemane)[2]的门徒一样:我正昏昏欲睡。” 表达出一种“初见”的惊奇: “在这一瞬间,我感到很惊奇,突然开始质疑熟悉的事物,这就是哲学诞生的时刻。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眼中最普通不过的日常事物,突然有一天感觉不一样了,好像我们是第一次看到它们,这会引发极深的感触。” 懂得动物与人类也没有什么过分大的差异: “人性弱点”,几乎都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这些缺点是我们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共同点。相信我,我并不是错误地把人类的特点赋予了动物。相反,我是在向你证明,时至今日,人身上仍然存留着大量动物的遗传特性。 收获一种更加诚挚认真地面对自然的态度: “我们并未从自然界得到武器,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武器。未来哪件事情会更容易呢?是研发武器,还是培养与之同步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些禁忌,我们人类肯定会因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毁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这些禁忌,因为我们不能依赖本能。” 发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点点温情: “长年的住户!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特点,我们才非常喜爱寒鸦。在秋天,甚至在温和的冬日,寒鸦都会唱着春天的歌,它们会与暴风雨玩勇敢的游戏,此情此景都会触动我的心弦,就像是听到了鹪鹩(Wren)在晴朗而寒冷的日子里唱歌,就像是雪中的常青树。它们让我心中充满希望,让我保持坚强,正如圣诞树所代表的力量。兆客早就不见了,我不知道它会遭遇怎样的命运。红金在年迈时被邻居不慎射杀。我发现它死在花园里。但是阿尔腾贝格的寒鸦群仍然十分兴旺。寒鸦绕着我们的房子飞,飞过兆客第一次发现的路线,使用兆客第一次用过的上升气流飞到高处。寒鸦们忠实地遵守第一批寒鸦留下的传统,多谢红金,这种传统才延续至今。如果我能发现一条路,在几代人过后,仍有我的同类在行走,我就太幸运了。如果我穷尽一生的努力,能够发现一股小小的“上升气流”,可以协助其他科学家飞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也会对命运表示无限感激。”

明月如霜

一句话总结个人观感:只宜泛读,不宜偏信。 可能由于年代局限以及本书面向大众群体的原因,此书并非严谨的科普,而是以一种写日记的方式徐徐道来。诚然,这种形式也有其优点,比如拉进与读者距离,但存在论述不足以服人的状况。下面是一些例子: 1. 将个人饲养的单一动物的行为/智商概括成该物种所有动物的行为/智商。这里有两点不妥:一,个人饲养动物的行为与野外动物本身或多或少有所差异。二、物种内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一个体无法概括群体 2. 对于动物饲养的态度。尽管作者明白圈养对许多动物的害处,以及饲养动物对于饲养人的高要求与对饲养者造成的麻烦,他依旧提倡饲养宠物,甚至作者本人会饲养野生动物(比如饲养小野鸭)。而作者强调一些动物不能养是担心读者第一次养不好而伤心,以至于不想养宠物,并且认为“在所有业余爱好中,养宠物是最有趣、最有价值、最富教育意义的”。因为作者的这番言论,我对其书中的阐述始终觉得有些莫名的矛盾,毕竟我可以看见作者非常喜爱动物,并且揭示了许多动物不适于饲养。 3.论述错误,例如“进化水平较高”,这种观念源于“自然阶梯”的概念,而现代演化论早已推翻这种观点,因为不同分支被证明是平行发展而非存在地位差异,当然这种观念根植人心,可以理解。还有就是一整章的“豺性犬”与“狼性犬”之说(当时还没有反对这一论述的研究,注意一下这一说法放到现在已经过时就行) 另外就是一些有些厌女的论述,毕竟时代原因可以理解,但可能会造成不好的观感。 当然,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作者本人对于动物的喜爱与为更好理解动物的行为而付出的努力读者有目共睹。书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感染力,使得读者对于动物的行为更加感兴趣,我很喜欢书中探索动物行为的相关内容,但总的来说还是要注意一些书中的论述,毕竟许多观念是过时的,如果要看严谨的、与时俱进的科普,可能这本书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

叶开

完全是妙手偶得的一本奇书。一个是它有好听的名字,还有就是它的神作光环。全书读毕,回味起来,还真是有趣。 翻看之前书单,历史,哲学,法律,小说。动物相关却是第一本。说是经典科普著作,着实恰如其分。作者洛伦兹能够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绝对源自于他内心对各种生物的热爱。 洛伦兹热爱动物,驯养动物和动物交朋友,甚至是成为一家人。他的爱还没有偏私,无论是灰雁,寒鸦,犬类,鱼类还是其他哺乳动物,他都亲自“邀请”到家,与之长期相处,记录各种生物成长经历,感情生活,社圈更替等点点滴滴。他的热爱能够通过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很多动物的生活习惯,情感宣泄与人都有共通之处。当然,有心的读者亦能通过类比,达到对人这种社会性动物更高层次的思考,就我而言,尚没有这个水平。 阅读过程中也发生了很有趣的经历,老婆孩子突然着了魔似的想在家里养只猫。这个突发奇想,遭到家里双方父母亲的强烈反对(原因就不赘述),最后要轮到有我拍板。我怂了。其实从小就很喜欢动物,也有养鱼养鸟的经历,就是养猫狗父母不让,其实是很想养的,后来都因各种原因妥协了。现在马上四十岁的人,居然在养动物这件事情上还做不了主,这也是中国式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吧,真的是可笑可叹。最后,我还是准备交给时间和热爱。答应老婆孩子如果一个月后她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表示要养一只猫并且会像对待家庭成员一般热爱它,那我们就去养一只吧。 偏题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如果你想更了解朋友一番或者在书海里获得与平常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试试这本神作呗,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如上,推荐。

一眼万年

看完本书,走在上班的路上,忽听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循声望去,商铺的门檐下一个精巧的燕窝里露出三个小脑袋,三个穿着黑色燕尾服露出白色肚皮的小家伙,探出半截身子,挤挤挨挨的叫着,不知道是在玩闹,还是等着开饭。路上是来往的人流、车流,偶尔有斜掠过的燕子,此刻这个季节,人与动物竟是如此的和谐。会心一笑,此情此景竟与《所罗门王的指环》相映成趣。 感谢作者对动物的耐心观察,科学研究,生动描写,原来图片中、目光里单薄、陌生、甚至不讨喜的一个个形象鲜活可爱起来:鱼的争斗和恋爱、水鼩对新环境的探索、寒鸦的“啄序”都为我打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原来动物的生活也生机盎然,妙趣横生,有时又与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不禁莞尔。而最难得的是作者在热爱自然生命的同时又关注着人类的命运,最后一章“道德与武器”,用动物的社会禁忌引发对人类武器和战争的思考。 无论是对动物,还是对于人类自身;因为喜爱,所以忍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戴珍珠耳环的胖球

生动有趣的动物近距离生活观察~~有些画面想出来都像是动画片里才会有的样子,可它们却是真实的~我已经把各种乌鸦从“可怕”的阵营里转移到了“可爱”的阵营里~~还学会了新的形容词“三月兔子”~~看的好开心,下次就拿它去骂人!

一个头发茂密的女孩儿

好看!!! 欧丽娟老师推荐的书 这是我看的第2本关于讲动物的书 里面有很多地方会引用诗句显得文绉绉但作者说他不要用文学性的语言写要科学的客观描述哈哈哈啊哈 要是有图片就好了 作者说金丝熊是最好养的动物 很多动物我都是第一次听说过 我还没有养过鸟类

暂时没有数据